- 很多东北人南下工作或者定居,他们会不会有一天重新回到东北?
- 东北处于山海关外,但为什么感觉东北话更接近普通话?
我是山东人。坐绿皮车去呼伦贝尔旅游,路过东北,说实在的,心里心中莫名其妙的亲切感。为啥?因为在我们山东最难的时候,东北人民收留了我们。在我们祖国最困难的时候,东北人民为国家挺起了胸膛。东北是中国的骄傲,作为一个山东人,我喜欢这片黑土地,还有淳朴的人民。东北加油!记住,山东人民也为你们加油!
我是东北人(延边)18岁离开东北,现年46岁,我想念那里的一切,包括美食,,环境,人品,以及很多很多,现在家乡没有亲人了(父母葬在老家)偶尔回去祭拜住上几天,每天我都认真对待每一分钟享受家乡的美食,美景等等,如果有一天驾鹤西去我想葬在家乡。
你的问题不准确!
说以下两种:
其一,东北出去的是什么性质的人?这就要说是为了生存?还是迁移定居?
先说为了生存而选择离开东北的人,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出去,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相应的工资待遇,为了家庭过的更好些,收入提高些!这样的群体不光是东北有,其他地区也有,云贵川,两湖,江浙,安徽,江西,西北,哪里都有,他们的目的很简单,打工赚钱,回家过年!这样的群体不应该算作离开!!!
迁移定居:这类人群无论在哪里,只要条件允许,他们随便走,他们不在乎什么根不根的,腿肚子是家,人走家搬!这样的人群同样如此,其他地区也有的!他们觉得全国都一样,什么家的概念,从来不考虑的,当年我下岗后也外出打工过,遇到的都是相同问题!
其二,这也分两部分:东北下岗的大批工人的走向!矿业,林业,农场,这部分人,林业矿业不是短时间再生那么简单,而且这些人多数都是解放后移民过来的,他们的父辈祖籍本就不是关东这块土地上的人,到了这一代下岗了,所以这类人不会回来了!
城里的下岗工人就不好说了,有条件的离开了,没条件的只能靠子女出去了!
农村的,这批人外出打工,他们是两可之言,还惦记着农村土地钱,还考虑着自己的收入问题!他们多数是在当地的市里,县里买了房子,安家一般都是这样的!很少有人放弃自己的利益这一块!
总结一下:综上所述林业,矿业,农场,市内工厂下岗的这批人,以及做生意的人群,回来的几率几乎为零!也只有农村填补城市的这批人会留下来!
还有一批单身汉,那就无所谓了,一个人吃饱连狗都喂了,他还能考虑那么多吗?哪死哪埋了就!
老话 落叶归根 是每个人心中的情懐 根在哪 心就在哪 归宿也在哪 但现在好多东北人来到山东 他们能吃苦 什么活都干 在山东本地安家落户後 把亲戚朋友叫过来一起发展 所以基本不回东北了
很多东北人南下工作或者定居,他们会不会有一天重新回到东北?
好多东北人来到山东,特别是烟台威海东北人不少。
他们好多人能吃苦,什么活都干,在山东本地安家落户。
然后把亲戚朋友也叫过来一起发展。
好多几乎亲戚都来了,所以基本不回东北了。
东北处于山海关外,但为什么感觉东北话更接近普通话?
北京的普通话 ,实际上与满族有关 ,与东北话相近 ,满清进关后 ,坐了近300年天下, 把东北的一些风俗 ,风土人情 ,和语言口音 ,都带到北京城 。
清朝推广汉语言,学习汉文化 ,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。在北京城 ,有许多王爷,王子王孙 ,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,他们在北京城 ,繁衍了二三百年 ,这些语言文化 ,逐建在北京流行和传承,一直保留至今 。
不但如此 ,在早期蒙古族的元朝 ,北京就是元大都,还有过去的契丹族辽国,还有女真族的金国,都统治过中原以北的地区 ,东北地区与中原人的往来 ,汉文化的交流 ,还有语言的交流 ,逐渐形成了较标准的语言普通话 。
北京话或者普通话 的定义是 :与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,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,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或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的语言 ,就是普通话 。
总结 :北方或山海关以外的人们说话的语音或词汇接近普通话 ,是历史相互融合的结果 ,也是与汉民族融合的结果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