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宜昌哪里有做兼职的?
- 宜昌环宇劳务派遣公司与城发集团员工签合同是劳务派遣吗?
- 知州,知府,知县有什么区别,相当于现在的什么?
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不错了,找工作无需担心。现在二三线城市人才需求很大,宜昌的话也是有些大型企业,比如广汽宜昌分公司,三峡集团,葛洲坝集团,移动,联通,电信做计算机方面的工作都是挺不错的,薪资***和平台相对不错,为了职业发展考虑,楼主最好做自己本专业。
宜昌环宇劳务派遣公司与城发集团员工签合同是劳务派遣吗?
是劳务派遣。
宜昌环宇劳务派遣公司属于用人单位,城发集团公司只是用工单位,因此劳务派遣公司与派遣员工都要签订劳动合同。
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,由派遣劳工向要派企业给付劳务,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,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之间。就是以劳务派遣替代临时工这个说法,性质应该是属于劳务合同,不过是分期签定的劳动合同。
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什么疑义,不管是电视剧还是***亦或是现实,一个基本常识就是知府大于知州大于知县。
我们首先来看,“知府”类比现在,比如说济南府,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级市,既然应该相当于地级市,所以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一个地级市***是个什么水平,大家都差不多有这么一个印象,那就是地市级干部应当对应的是正厅级干部,举个例子:泰州市市委书记,无锡市***就是正厅级干部。而府的长官叫知府,一般品阶是正四品或从四品。
当然了,如果是皇城根儿下的应天府或者顺天府那就应该是三品了,关于知府权柄,那是相当大,比如在水浒传中下令***霹雳火秦明一家的就是青州知府,虽说是***,但侧面也反映了知府的这个权柄非常大了。
其次我们来看一下知州,提到知州就不得不提一个人,那就是曾写下醉翁亭记的六一居士欧阳修了,有一桩趣事,欧阳修曾经被贬到滁州当知县,但他在醉翁亭记中非要说自己是知州,而实际上这恰恰反应了宋朝的一个大的官制变化:宋特别喜欢用朝臣充任各州长官,不管是贬谪还是升迁,总会很正式的称"权知某州事",简称知州。
所谓知州,顾名思义,是为各州行政长官,如果是直隶州,那么该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,若是散州,则该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。
直隶直隶,顾名思义,中央直接管辖控制的州,一般领一至两县,品阶比知府低半格至一格,一般是五品,但是若与当今社会对应则是直辖市,比如说是上海市、深圳市,这就不能比了,现代直辖市级别那是远远高于古代直隶州的;散州,下不领县,属府管理,一般设在比较重要的县,举个不恰当的比方可能就如同今天的某某民族自治区一样。
最后我们来看看知县,知县大家平时在***作品中看到的频率那是相当之高啊,一般都是脑满肠肥、昏庸无能的负面形象。
但这其实很不准确,众所周知,古代中国属于皇权不下乡,所以古代知县的作用远远大于与它相对应的现代社会当中的县长,古代知县官衔领正七品,而如果对应着现代县长,现代县长属于正处级干部,当然这也是"七品芝麻官"的由来,听上去看上去都是官微职小,但实际上像这种堂堂正七品朝廷命官门槛也是非常高的。
比如说明朝著名戏曲作家、文学家汤显祖21岁中举,轮到他做知县的时候他已经45岁了;清代学者、文学家李兆洛进士登第之后,被选翰林院庶吉士,充武英殿协修,接着就任凤台知县。
像古***知县的代表人物说实话是比较多的,有陶渊明、程凤金、狄仁杰、秦锡琈等一大批名臣,都是从这样的基层做起的。
在很多的***作品中,我们都经常听到知州、知府、知县这三种官名,它们的名字很相似都有一个"知"字,他们各自代表什么官职?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吧!
"知州"是"权知某军州事"的简称,负责暂时主管地方军民政的一个官职,"权"在古文中就是非正式职务的意思。"知州"这个官职在宋代被设立,是宋太祖为了削弱节度使权力而存在的官职。
宋太祖为了防止再次发生唐末五代时期割据***的局面,重文轻武,派遣朝廷的文官管理州务,就有了"知州"这个官职。
后来元朝沿用了宋朝的制度,"知州"仍以非正式职务的身份存在。一直到明朝、清朝,"知州"这个官职都存在,不过是以正式官职的身份存在。明清时期,"知州"又有了更明确的划分,有直隶州和散州两种不同的级别,前者比后者的待遇好,不过它们都官至五品。放在现在,"知州"相当于现在的***。
"知府"又有"太守"之称,是管理州郡行政方面的一个官职,主要负责通知国家发布的政令、征收赋税、管理解决案件。"知府"这个官职在魏晋时期就被设立了,相当于将军。到了唐朝,也有与"知府"相似的官职,那时是管理国都或者皇帝登基前管理的州的官职。后来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,设置地方政区:府、州、军、监。府的地方长官被叫做"知府",总领一个州的军事、政治事务。
再后来到了明清时期,"府"是一级行政单位,管理府的事务的人就是"知府"。放在现在"知府"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兼***。
"知县"是"知县事"的简称。一说起"县",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郡县制,郡县制在春秋时期就开始实行了,后来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后,郡县制被推行到全国,此时管理县的长官还不叫"知县",而是"县令"。
唐朝时期,有的县没有长官,于是朝廷派遣其他官员兼任县令来管理全县的军事、政治事务,他们被叫做"知县",所以并不是正式的地方官员,而是代理县令。
后来宋朝、明朝、清朝都沿用了"知县"这个官职,明清时期,"知县"官至七品。放在现在"知县"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兼县长。
"知县"在历史中有很多有名的人物,其中在戏曲创作颇有地位、明朝著名的戏曲作家、文学家汤显祖就担任过"知县",他学富五车,12岁所写的文章就令人赞叹,21岁就中举,但是为人刚正不阿、关心民生、不愿与人结党营私,因写文章讽刺皇帝,一直被贬官,甚至最终被罢官,罢官后在家潜心创作,著有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,有"中国莎士比亚"之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