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曹操唯才是举很少处决自己的谋士,为何要杀掉“足智多谋”的许攸?
曹操唯才是举很少处决自己的谋士,为何要杀掉“足智多谋”的许攸?
- 曹操在三国时期确实是非常爱惜人才的,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投靠他。曹氏集团在当时实力最大。再加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,虽然不是皇帝但胜似皇帝。
曹操爱惜人才可以从徐庶身上可以看到。徐庶刚开始保的是刘备,后来被曹操发现,认为徐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,所以就想收服徐庶。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曹营,利用徐庶母亲的笔迹给徐庶写信,把徐庶骗到曹营。徐庶的母亲不想让徐庶保曹操。于是就***了,徐庶为母亲守孝只好留在曹营。徐庶虽然身在曹营,但是他发誓不会为曹操献一计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身在曹营心在汉。
徐悠和曹操是发小,很早就认识。可是他并没有保曹操而保了袁绍。在袁绍那里也没有得到重用。官渡之战曹操想打败袁绍,可是那时候袁绍的势力特别大,手下有100万军队。曹操想打败袁绍可能性不大,就在曹操想退兵的时候,袁绍那边出了点问题。徐悠献计给袁绍,让袁绍派兵偷袭许都。如果真要那样的话,曹操肯定就完蛋了。可是袁绍没有听他的主意,一气之下就投奔了曹操。曹操听说许攸来了,鞋子都顾不得穿小跑走到账外去迎接许攸。许攸给曹操献计让火烧乌巢,结果袁绍大败。官渡之战如果没有徐悠,曹操肯定不会打败袁绍。
徐悠在官渡之战中立了大功,所以就不把别人放在眼中,就算曹操他也特别的没有礼貌。曹操身为一国的丞相,徐悠这么的没有礼貌,曹操肯定是不能容忍的。杀他这就很正常了。
- 曹操对待没有礼貌的人也是不能容忍的,张松千里迢迢来到许都给曹操献图,希望曹操可以占领成都。由于张松特别傲慢,没把曹操放在眼中。最后还把张松毒打一顿赶出许都。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曹操对待没有礼貌的人,是多么的不能容忍。
徐悠的死其实也怨不得曹操,曹操是一国的丞相,如果没有一点威信怎么可以带领军队。
许攸原本是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,在双方对峙时,他建议袁绍派一支精兵偷袭许昌。但是袁绍心中只想击败眼前的曹操,对他的建议没有***纳。后来他的家人犯法,老婆孩子被抓,许攸一气之下投靠曹操。
曹操听说许攸前来,惊喜异常顾不上穿鞋子光着脚去迎接。两人坐定,在许攸再三询问多少粮食后,曹操如实相告。于是,许攸将自己的计谋和盘托出,曹操听后大喜,乌云中看到了一丝曙光。
曹操***纳了许攸的计谋“火烧乌巢”,乌巢失守后,正在攻打曹军营寨的张郃、高览投降,袁军全盘崩溃,袁绍仅带着八百骑兵逃回河北,曹操大获全胜。
官渡之战是一个重要的转折,改变了曹操和袁绍的势力的对此。而此战役能够“以少胜多”、“转败为胜”,许攸也是功不可没的。
那么,曹操为何要杀掉“足智多谋”的许攸呢?
- 许攸是曹操的发小,小时候和曹操一起玩耍,一起读书,一起长大,两人可谓知根知底。因此,在许攸的意识里,曹操是他的发小,打打趣、开开玩笑,也没有什么了不起,却没有意识到当年的发小,已经成了把持一方的诸侯。
- 曹操攻破邺城,占领冀州,许攸立有功劳。许攸许攸自恃功高,以致得意忘形,屡次轻慢曹操,每次出席,不分场合,直呼曹操小名。甚至在正式场合也不知收敛,也不体会发小的感受,不懂君臣之礼。
- 在一次聚会上,许攸自豪地对曹操说:“阿瞒啊,如果你没有我,你不会得到冀州。”那种自以为是的语气,使曹操颇感不舒服,但是,曹操毕竟是曹操,他听后哈哈大笑道:“你说的一点不错。”嘴上虽这么说,内心却非常不开心,认为许攸对自己无礼太过分了。
- 一次,许攸出邺城东门,对左右说:“这家人没有我,进不得此门。”
人的忍耐是有极限的,此话传到曹操耳朵中,终于使曹操实在忍无可忍了,最后下令杀了许攸。曹操是一代奸雄。他既有礼贤下士、宽容随和的一面,又有暴虐性忌、局促多疑的一面。
“堪笑南阳一许攸,欲凭胸次傲王侯。不思曹操如熊虎,犹道吾才得冀州。”——罗贯中
《三国演义》对于许攸之死写得极其风雅,是被性情暴烈的许褚所杀。其实,史料记载,许攸是被曹操所杀。
“太祖性忌,有所不堪者,鲁国孔融、南阳许攸、娄圭,皆以恃旧不虔见诛。”——《三国志·崔琰传》
不管许攸被谁所杀,许攸之死,完全是自己的性格使然。许攸性格狂妄,情商超低。同时,也暴露了古代文人的狂妄和愚蠢。
许攸不是高估了自己,而是高估了曹操。自己愚蠢的判断认为自己是曹操的发小,又是有功之臣。因此,傲慢显耀,目中无人,甚至连自己的上司也不放在眼里,虽然自己的上司是自己的发小,但是不管怎么说,他毕竟是自己的上司,岂能君臣不分,怎么也得给曹操面子。
结语:
官渡之战前,荀彧曾对袁绍的众谋士做出过评价:许攸贪而不智。意思就是说许攸这个人太过贪财,做事不够明智。许攸的死,死有余辜,咎由自取。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“不作死就不会死”。
谢谢邀请!
许攸的死,俺现在的说法,纯属自找的,得意忘形了。
许攸本是袁绍手下谋士,但从小与曹操友好。官渡之战时,曹操与袁绍对峙,许攸知道曹操粮草不及,给袁绍建议派一支队伍绕过官渡,奔袭许都,则曹操不能首尾兼顾必败。
袁绍不听许攸的建议,非要在官渡与曹***磕。正在此时,袁绍收到家里来信,说许攸的家人犯罪,已经被捉了起来。袁绍***的骂许攸一通。
许攸生气便直接投了曹操,曹操听说许攸来投,一时情不自禁没穿鞋就跑出来迎接了。许攸一到曹营,马上献计曹操,偷袭乌巢袁绍的粮仓。结果曹操亲自带军袭击乌巢,火烧了袁绍的粮食。袁绍军心不稳,加上张郃等人的投降,袁绍被打败。
许攸官渡之战有功,又与曹操交好,便开始在曹营里毫不忌讳的喊曹操“阿瞒”乳名。曹操都是一笑而过。
在攻取冀州时,曹操又是听从许攸的计谋取得冀州城。许攸更是不知道自己是谁了,喊曹操乳名不说,而且大喊:没有我,你安得此地。在一次城东许攸遇到许褚巡逻,许攸对许褚说,没有我之计,你们能安然出入此城?你们都乃匹夫也。
许褚大怒,一刀杀了许攸。曹操得知,深责许褚,厚葬许攸,只此而已。
许攸之死,虽然可惜,但其居功自傲,目中无人。仗着与曹操旧交和功劳有些狂妄自大了。曹操唯才是举,却不是牺牲自己的尊严的,曹操是集团的老板,许攸不过是老板认识的打工者,即使对集团立有功劳,也不能躺在功劳薄上。你的功劳老板是知道的,不需要经常的提醒。
如果,你是一个打工者,即使功劳再大,也要与老板保持距离,因为你只是一个打工者。要时刻清醒认识自己的身份。
曹操唯才是举不***,不过和其他谋士相比,许攸可算不上足智多谋!
许攸曾经对袁绍献过一策:趁着曹操全力来攻的机会,只用一部分兵力与曹操对峙。另派骑兵前去偷袭许都,把汉献帝迎取过来。
这条计谋看似非常不错!不过袁绍却死活都不肯***纳他的这个计策,惹得许攸都发火了。
袁绍***用他的这个计策能成功吗?
难说!有着荀彧等人在那里坐镇,成功的可能性应该不大!
何况许攸的这个计策,陈寿在写《三国志》的时候没有***纳。裴松之做注的时候,从习凿齿的《汉晋春秋》补上的。应该可以看做陈寿不太认可这段史料。
许攸投奔到曹操那里,让曹操去偷袭袁绍的乌巢。许攸能献上这个计策,只不过是因为许攸刚从袁绍那里而来,熟知袁绍的虚实罢了。
曹操如果获知了袁绍的虚实,不需要谋士们献策,曹操自己都不难想到这个计策。
由此看来,许攸在曹操手下,也不过就是个一般的角色,像这样的谋士曹操手下有的是!
许攸却看不清楚自己所处的地位,不分场合地屡屡给曹操难堪。甚至在参加宴席的时候,当着那些下属的面直呼曹操的小名。曹操虽然表面上和他继续嬉笑,但是心里却越来越讨厌许攸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