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刘邦死前将“安刘”重任托付给周勃,周勃却为何对吕氏一再妥协?
刘邦死前将“安刘”重任托付给周勃,周勃却为何对吕氏一再妥协?
公元前188年,汉惠帝刘盈死,死时年仅二十三岁。
吕后乃将刘盈年幼的儿子立为皇帝,自己临朝称制,成为了事实上的帝国女主人。
吕后以女主君临天下,吕氏家族自然鸡犬升天,是年,吕后封侄子吕台为吕王(割齐国之济南郡为吕国),吕产为梁王,吕禄为赵王,吕台之子吕通为燕王;又封了六个吕氏族人包括吕后的妹妹为列侯。吕产、吕禄还一面遥领藩封,一面执掌着本该由“中尉”与“卫尉”统领的南北禁军兵权,威震宫廷,势倾内外,朝野人等莫不惕息惊心:这刘氏天下俨然要变成吕氏天下了。
当然,吕后并不是真的想篡夺刘氏江山,她只是暂时接管而已,从已知的史料来看,吕后应该从未计划过真给江山改姓,她的心狠手辣,只不过是个疯狂的悍妇,为娘家人多争取些权益而已;并且她还多次促成刘氏子与吕氏女的联姻,想两家变一家,这样她死后两家就犯不着兵戎相见、发生惨剧了。
但既便如此,吕氏也触及了刘氏宗族集团的利益底线,即刘邦在死前与群臣共同定下的“白马之盟”——“非刘氏而王,天下共击之。”
如今,吕后率先打破这个约定,与刘氏宗族撕破了脸皮,那夹在中间的周勃等老干部们该如何处之呢?
出人意料的,周勃等人***取了妥协的策略,他们认为现在稳定最重要,自秦末以来天下大乱十余年,好不容易得以休养生息,此刻应以维持珍贵的和平为优先考虑。吕后生性残暴猜忌,倘若真惹了这母老虎,真不知她会搞出什么大乱子来。所以,只要能“安社稷,全刘氏之后。”诸吕封几个王也并无不可,毕竟吕后的两个哥哥吕泽和吕释之,都在汉取天下的过程中贡献巨大,本应封王却因避嫌而未能封,如今由他们的儿子来代替,又有什么关系呢?况且,吕后大权独揽以来,虽在权力斗争中心狠手辣,但在国家大事上还是基本遵循高祖时的政策,***取道家“黄老之术”治国,和亲匈奴,止戈偃武,不事更张,因俗而治,减轻赋税,休息无为,以至刑罚罕用,罪人是希;民务稼穑,衣食滋殖;百姓安居,天下晏然,这,又有什么不好呢?
再说,吕后春秋已高,不需多久,她就会归天的。只要老太太一死,吕氏倒了靠山,周勃等人就可以从从容容拨乱反正了。
刘邦去世前,吕后曾请示他说:“您百岁之后,萧何要是去世,谁能接替他呢?”刘邦回答道:“曹参可以。”吕后再问:“曹参之后呢?”刘邦又答道:“王陵可以。不过,王陵忠厚老实,陈平则精明过人,可补他的缺点。陈平聪明有余,却不够厚重,难以独当重任。周勃厚重,虽不善言辞,不过能肩负起安定社稷重任的,可担任太尉一职。”吕后又问:“周勃之后呢?”刘邦道:“以后的事,就不是你我所能知的。”
应该说,刘邦识人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,周勃后来果然肩负起安定汉室的重任。
汉惠帝死后,吕后临朝听政,独揽大权。由于她只有这么个儿子,刘邦其他的儿子,都不是吕后所生。吕后妒忌心特别强,对于刘邦曾宠幸的女人以及她们的儿子,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敌意。谁靠得住呢?吕后想到自己的家族,与其让刘氏子孙来得到天下,不如让吕家来坐取天下。
吕氏外戚集团开始以火箭般的速度蹿起。临朝称制后,吕后任命外戚吕台、吕产出任南军与北军的指挥官。公元前187年,吕后打算分封吕姓子弟为王,然而这个做法,有违汉高帝刘邦的的遗令。刘邦在扫灭诸王后,曾经与诸大臣刑白马作誓:“非刘氏而王,天下共击之。”
如今刘邦手下的一班大臣多数还健在,吕后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征求右丞相王陵的意见。忠厚老实的王陵原则性强,断然拒绝吕后的提议,反驳道:“吕氏封王,违背当年先帝与诸臣的约定。”
吕后听后非常不高兴,转而征求左丞相陈平、太尉周勃的意见。陈平与周勃两人深知吕后为人阴险毒辣,若公然反对,不仅他们自身难保,也难以保全刘氏皇族的命运。两***衡利弊后,决定以退为进,保全实力,便虚以委蛇,曲意阿承道:“高帝平定天下,分封刘氏子弟;如今太后称制,分封吕氏子弟,有何不可?”
陈平与周勃的表态令吕后喜出望外,王陵却埋怨二人拍马屁。陈平与周勃对王陵说:“要说在朝廷上抗争,我们不如您,可是说到安定社稷、保全刘氏皇族,您就不如我们。”王陵无话可说。很快,直言不讳的王陵被架空,吕后给了他一个太傅的虚职,剥夺宰相的实权,由陈平接任右丞相。
王陵这个人脑筋比较直,坚守原则固然是不错。但是如果坚守原则的人个个都被赶出朝廷,那么还能靠谁呢?从这点看,陈平与周勃是比较务实的。既然斗不过吕后,留得青山在,不在没柴烧。等吕后去世了,再来收拾诸吕不迟,所以妥协有时是一种以退为进的高明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