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什么原因使得沈阳多个大型企业破产重组?是经营,还是体制问题?
体制没有问题,改革开放政策非常好。是经营问题吗?不全是。改革开放后,民营经济非常活跃,创造财富的热情被激发,国企与民营企业竞争,渐渐处于劣势。主要是国企机构太多,导致人员多,负担重,没有这么多机构也不行,人力资本过多。民营企业因岗定人,不会白白养多余的人。民营企业与老板利益直接挂钩,而国企老总是干部,可以调动。每个国企老总都希望把企业经营好,由于利益***,情况很复杂,很多精力调整人与人的关系。
其实很多国企都存在这样类似的情况。个人认为首先是体制问题,先有体制问题,再下去才是经营问题,这两个情况不是平行问题,而是先后顺序的问题。为什么很多国企亏损,变成私企就盈利了。这个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,就是不去解决而已,没人去深挖,没人去研究,国家应该专门去研究研究,看似简单的问题,其实就是中国现在存在的最大的问题,这个体制问题解决了,国家一却问题就都解决了。看看男足,看看现在体育的选拔体制,看看什么狗屁书协,等等吧,其实是和国企一样的道理,我们市一个国企,别说哪家了,我妹妹在那厂上班,一个班组,有十来人,一个段长,一个班长,一个付班长,两个维修工,两个电工,这些附属岗位,都脱产,剩下几个工人,干不到三个小时的活,就完事了,剩下的时间泡脚,睡觉,上山溜达去,织毛衣打发时间,这样的情况,在厂里是普遍现象,能好吗?能不亏损吗?国家年年补贴,否则早都解体了。
体制问题是主要,把有关系无能力的外行来管理这么大企业,还把官场上的游戏规则带到企业,主要是没心思没能力管经营,只会管人事关系,贪腐严重。所有技术人员也没心思和精力搞研发,工***浮于事,很多都是花钱找关系进来的。这样企业能好才怪。
近年来多次听到辽宁地区的几个企业债券违约,破产重产之类的消息,先后有东北特钢,大机床,沈阳机床,丹东港,辉山乳业…这次沈阳的华晨集团又出现了类似情况,华晨集团的股权债务应该是很复杂的,前几年有个yang融案,也不知道具体的牵扯后继影响…
像钢铁,机床,汽车原来都是辽宁老工业的支柱产业,也都是些老企业,很早以前我们辽省的机床,汽车,钢铁都是骄傲!但老企业毛病也多,老欠债,老负担,体制,经营都有问题,整体辽宁的工业产业链也有问题;像辽宁的汽车行业,黄海,沈飞,瓦房店…都是品牌大客车,货车有凌河,***,但现在除了***,***基础上发展起华晨系,合资的宝马,其它都不见了踪影,在市场化的过程中竞争力弱,不进则退,历史问题左一个窟窿,右一个窟窿,风险堆积本来就多,有时为了生存,补窟窿举债过多,有时债务问题常常爆雷…
不止是沈阳的企业出现问题,东北的很多企业都有经营问题,即使没有破产重组也在边缘游走。
有一句话叫投资不过山海关,不是我对东北有什么偏见,近年来东北的经济数据确实太差了。东北是老工业基地,曾经也是祖国的国之重器,但体制上的原因导致东北的经济犹如一潭死水。国家也花了很多力气,“振兴东北”喊了喊多年但效果不大。我认为东北企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。
1.仍然存在严重的吃大锅饭情况
东北的民营和外资经济比较落后,主要以国有经济为主,且体制机制改革不彻底,让然存在吃大锅饭的情况。我认识一位国企的朋友被派到东北某省份的一个分公司担任负责人,据他说,根本指挥不动下面的人,因为几乎所有人的意识里都是吃大锅饭。不怎么干活,也没人听上面的指挥,作为国企还不能随意开除。最后他干了一年多申请调回来总部。没人干活企业怎么可能发展的好呢?
2.人情关系太重,好的岗位被内定
裙带关系其实在各类企业都是,一些私人小公司甚至更加严重。但企业一旦有一定规模了,托关系进来的人能有,但不能太多。而东北的国企却不是这样,大部分好一点的岗位都或多或少有些关系,这些岗位形成了事实上的一种“垄断”。大家都知道,靠关系进来的人也会有能力很强的,但关系户中的绝大多数无法和靠实力面试进来的人相比。企业的整体实力下滑导致经营不善。
3.人才流失严重,优质人才都去其他地区发展了
经济的不发达,好的岗位被垄断使得东北的人才出现净流出的局面。没有关系有能力的人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去外省谋求好的职业,而留下来的是一些没有真本事或是不太上进的人。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,而人才又是企业最重要的***。始终没有好的人才加入,东北的企业怎么可能竞争的过人家呢?
4.直播行业鼎盛、实体行业凋零
说起直播领域不得不提东北,直播圈里的高手们有很多来自东北。大部分有能力的东北人已经离开本地了,剩下的一小部分又加入了直播这样的新型行业,这使得东北老国企的人才困境更加棘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