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2022在编教师选调考什么?
- 北大博士放弃985大学教授职位到南开中学当老师,被质疑大材小用,你怎么看?
(一)笔试
1.笔试内容:笔试内容为《教育综合知识》和《学科专业知识》合卷,笔试范围以《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考试大纲》为准。笔试满分为100分,其中《教育综合知识》占40%、《学科专业知识》占60%。
2.笔试时间:2022年8月11日。
(二)面试
1.面试***取试教方式进行,面试满分为100分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,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。
我们的社会习惯了有一个框架,每人应该做什么,似乎都是有规定的。但是,这也是作为人,最难受的事情之一。我们为什么不能够追随自己的内心,即使做错了,结果我自己承受也不行吗?
记得看过一个电视剧《天道》,丁元英是一个神级的人物,但是他每天就选择呆在一个破旧的房子里,自己听听音乐,甚至在没有钱付房租的情况下,自己卖一些心爱的唱片过日子。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是不一样的,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情,就不需要用道德来捆绑个人。
股神巴菲特的儿子,选择了音乐,也没有被批评什么。
也许,
我们的社会,什么时候领悟到职业不分贵贱的时候,或许关系才会真正和谐起来;
也许,
我们的家长,什么时候领悟到只有自己活得幸福,孩子才能幸福的时候,亲子关系才会亲密起来;
也许,
如果你觉得北大博士教高中生是大材小用,那就不要责怪中国的教育有种种问题会耽误你的孩子,因为连你自己都觉得:自己的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是不需要优质精英进行教育的。
一边说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水平不行,一边在优质人才进入基础教育阶段的时候质疑,可以说是非常矛盾了。
大概是因为:当我们抱怨教育的时候,我们把自己当作了学生或者学生家长;当我们质疑这个博士的时候,我们又把自己当成了博士。就好像“屈就”进入南开中学的是我们自己一样。
事实上,如果大家关注一下近些年各大名牌中学的招聘公告和班子成员,你会发现,好一点的中学早就已经是非名牌大学硕士、博士不录了。北大博士可以进人大附中,就不能进南开中学?
不如先百度一下南开中学是个什么学校?
南开中学又名重庆三中,是重庆著名的“一三八”三所学校之一,相当于成都地区的“四七九”或者其他省份类似的名牌中学,大家可以自行对号入座。
我觉得,大家与其质疑北大博士是不是屈就了,还不如思考一下另一个更现实的问题:
当这些超级中学的学生都在被北大博士、清华学霸教育的时候,我们自己的孩子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老师?我们需要做些什么,才能赶得上日益拉大的教育***差距?
不同水平的老师,教出来的学生真的没有差别吗?即使没有差别,但是名校的好老师的越来越多,愿意去那里就读的好学生也越来越多。你的身边,还有没有优质的同龄人去做你孩子的同学,共同学习进步?
你的下一代,明天准备走哪条路?
看了这个问题,我专门去网上搜了报道来看。从报道中我发现了两个方面的线索。
首先,北大博士去南开中学当老师,是被迫还是自愿?
从报道看,是自愿的。那为什么他会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呢?报道中给出了三条理由:
第一, 他不喜欢做科研的生活。报道中说,卓峻峭和大学老师接触了9年,十分了解他们的生活,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。
第二, 他喜欢教学。报道中说,卓峻峭喜欢教学,特别是站在讲台上的一线教学,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,一起讨论,一起成长。
第三, 他喜欢南开中学的精神氛围。谈及南开中学,卓峻峭直言“仰慕”已久,他喜欢南开中学宽容自由的精神氛围。学校鼓励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方法,“化学是一门很好玩的学科,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,以化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”。
所以大家看,这位博士,实际上是摒弃了世俗判断成功和幸福的标准,遵从了内心真实的召唤和选择,他热爱当老师,热爱学生,热爱他钟爱的化学,热爱教育事业。在南开中学可以实现他的梦想和成就感,而这些是985大学所不能给予他的。
说到这里,我想到了最近很火的一部电影,《无问西东》。电影所要传达的主旨,正是希望每个人能始终遵循内心的真实,“爱你所爱,行你所行,听从你心,无问西东。”我们很多人都会囿于父母和外界的压力,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,可是卓峻峭做到了,毅然决然地。他的行为难道不值得被我们点赞和敬仰吗?
其次,北大博士去南开中学教书,算不算大材小用?
这个问题其实在报道中也提及了。
第一, 虽然卓峻峭贵为北大博士,但是说到教书,他还是个门外汉。卓峻峭坦言自己非师范专业,也怕因为性格不够强势管理不好学生。为了让他快速融入团队,南开中学化学组的老师们还专门为他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。所以博士去当中学老师,其实是零起点。他的教学水平和风格还有待时间的检验。
第二,北大博士能来当老师,也为中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。报道中说,在南开中学,学化学不仅仅是为了高考,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。以此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,成为具有世界眼光的人,校方卓峻峭这样优秀人才发挥出更大作用。卓峻峭在北大优良的学习氛围里浸润多年,能将北大精神传道于莘莘学子,宝刀用在了好材(南开中学也是重点中学)上,就谈不上大材小用了。上图为卓峻峭博士在化学课堂上教学,图片来源于网络
我举双手支持这位博士。每个人都有个人的追求,并无大材小用只说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“个人困境”。所谓苦乐自知。
在国外,幼儿园的老师,很多都是“博士”毕业哦,他们认为,幼儿园阶段的孩子,是最需要精心培育的。
人活着,应该寻找一种“自在的幸福之感”,而不是为了一些“名利”的束缚,而和自己“拧巴”。
这位博士,我不知道他怎么想的。很显然,他是热爱教化学课的,而在他看来,也许他更喜欢去把化学知识生动地传授给高中生初中生,而不是在高校的实验室里,埋头实验,承受着发表高水平论文、评职称的压力。
对于一个教师而言,个人的成就是成就,但是,如果能够培养出20个人最后成才,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未来做出很多高水平的“研究成果”,这20个人的成就,也是“教师”的价值所在。
所以,回到“个人层面”,应该去他热爱的岗位,去社会需要他的岗位。这是正常的,也是不拧巴的。怀着情怀和一定的理想,去从事一件合理合法并自己热爱的事情,都格外的重要,也是最“合一”的生活状态。
有多少人,不热爱自己的工作,但必须在那死扛着?那种拧巴的状态,也许每个人都体验过。
从山脚到山顶,总有一些人当垫脚石,有人在山顶当垫脚石,有人在山腰做垫脚石。但所有的努力方向都是一致的,为了教书育人,让他们最后站得更高,望得更远。
我们中国人,攀比心好强,“名利”的负担太重,虽然不断在进步,幸福感却并不高。太多的分别心将人和事分为三六九等,心灵深处瞧不起这个、瞧不起那个,嫉妒这个,嫉妒那个。大家每天都这样却并不自知。
是时候,解放思想,不做“拧巴”的人了
北大就是出人才,什么卖猪肉的,什么放弃高校选择高中的,不愧是全面发展的北大啊!
我不是博士,更不是[_a***_]大学的博士,所以很羡慕博士,记得从小我们都在作文里写,长大了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,老祖宗也告诉我们学得文武艺,报得帝王家,个个都如此这般,读完大学卖猪肉,当老师,那还读那个博士干嘛?还上大学干吗?
北大博士教高中不仅仅是大材小用这么简单,国家培养了一个博士,是要为国家,为社会做贡献的,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,做好自己该做的,就是为社会为祖国做贡献,确实,培养高中生也是做贡献,但是,身为博士要有担当,怎么可以避重就轻,要勇挑重担,方不负国家和党的恩泽。
能力有多大,责任就有多大。扩展一下,北大博士去高中,那么让师范类研究生去干嘛?本该属于你的位置谁去?北大毕业去卖猪肉,你跟一些小学没毕业的屠夫去竞争,他们当然不是你的对手,你开了连锁肉店,腰包鼓鼓,多少人因为你失去了饭碗?
考上了国内顶级学府是你们的能耐,但是你们的能耐却用来欺负智商不如你们的人,真希望我们的天之骄子,别那么任性,别那么自我,认清自己的角色,多承担点责任,去干,干好自己该干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