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2020年宣威市招聘教师普岗的条件是什么?
- 北大博士放弃985大学教授职位到南开中学当老师,被质疑大材小用,你怎么看?
1.应聘人员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
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;
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;
2.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考
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;
受党纪、政纪处分期限未满或正在接受纪律审查、司法调查尚未做出结论的人员;
我举双手支持这位博士。每个人都有个人的追求,并无大材小用只说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“个人困境”。所谓苦乐自知。
在国外,幼儿园的老师,很多都是“博士”毕业哦,他们认为,幼儿园阶段的孩子,是最需要精心培育的。
人活着,应该寻找一种“自在的幸福之感”,而不是为了一些“名利”的束缚,而和自己“拧巴”。
这位博士,我不知道他怎么想的。很显然,他是热爱教化学课的,而在他看来,也许他更喜欢去把化学知识生动地传授给高中生初中生,而不是在高校的实验室里,埋头实验,承受着发表高水平论文、评职称的压力。
对于一个教师而言,个人的成就是成就,但是,如果能够培养出20个人最后成才,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未来做出很多高水平的“研究成果”,这20个人的成就,也是“教师”的价值所在。
所以,回到“个人层面”,应该去他热爱的岗位,去社会需要他的岗位。这是正常的,也是不拧巴的。怀着情怀和一定的理想,去从事一件合理合法并自己热爱的事情,都格外的重要,也是最“合一”的生活状态。
有多少人,不热爱自己的工作,但必须在那死扛着?那种拧巴的状态,也许每个人都体验过。
从山脚到山顶,总有一些人当垫脚石,有人在山顶当垫脚石,有人在山腰做垫脚石。但所有的努力方向都是一致的,为了教书育人,让他们最后站得更高,望得更远。
我们中国人,攀比心好强,“名利”的负担太重,虽然不断在进步,幸福感却并不高。太多的分别心将人和事分为三六九等,心灵深处瞧不起这个、瞧不起那个,嫉妒这个,嫉妒那个。大家每天都这样却并不自知。
是时候,解放思想,不做“拧巴”的人了
看了这个问题,我专门去网上搜了报道来看。从报道中我发现了两个方面的线索。
首先,北大博士去南开中学当老师,是被迫还是自愿?
从报道看,是自愿的。那为什么他会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呢?报道中给出了三条理由:
第一, 他不喜欢做科研的生活。报道中说,卓峻峭和大学老师接触了9年,十分了解他们的生活,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。
第二, 他喜欢教学。报道中说,卓峻峭喜欢教学,特别是站在讲台上的一线教学,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,一起讨论,一起成长。
第三, 他喜欢南开中学的精神氛围。谈及南开中学,卓峻峭直言“仰慕”已久,他喜欢南开中学宽容自由的精神氛围。学校鼓励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方法,“化学是一门很好玩的学科,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,以化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”。
所以大家看,这位博士,实际上是摒弃了世俗判断成功和幸福的标准,遵从了内心真实的召唤和选择,他热爱当老师,热爱学生,热爱他钟爱的化学,热爱教育事业。在南开中学可以实现他的梦想和成就感,而这些是985大学所不能给予他的。
说到这里,我想到了最近很火的一部电影,《无问西东》。电影所要传达的主旨,正是希望每个人能始终遵循内心的真实,“爱你所爱,行你所行,听从你心,无问西东。”我们很多人都会囿于父母和外界的压力,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,可是卓峻峭做到了,毅然决然地。他的行为难道不值得被我们点赞和敬仰吗?
其次,北大博士去南开中学教书,算不算大材小用?
这个问题其实在报道中也提及了。
第一, 虽然卓峻峭贵为北大博士,但是说到教书,他还是个门外汉。卓峻峭坦言自己非师范专业,也怕因为性格不够强势管理不好学生。为了让他快速融入团队,南开中学化学组的老师们还专门为他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。所以博士去当中学老师,其实是零起点。他的教学水平和风格还有待时间的检验。
第二,北大博士能来当老师,也为中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。报道中说,在南开中学,学化学不仅仅是为了高考,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。以此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,成为具有世界眼光的人,校方卓峻峭这样优秀人才发挥出更大作用。卓峻峭在北大优良的学习氛围里浸润多年,能将北大精神传道于莘莘学子,宝刀用在了好材(南开中学也是重点中学)上,就谈不上大材小用了。上图为卓峻峭博士在化学课堂上教学,图片来源于网络
人生本来就是一条不归路,在西去道路上,存在着无数的岔路口,选择哪一条都能到达目的地,无所谓对错,更重要的是你在这条路上是否觉得值得,是否真正的快乐!
1、顶着北大的光环,一路读到博士,卓峻峭对大学的生活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,他也知道如果以后自己在大学工作会是什么样子,每天的生活,每年的生活,都是在重复,对他来讲可能已经没有多大的挑战了。
2、有的人愿意追求功名利禄,但不是每个人都这样,对于做个普通人,享受普通人的生活也许反倒能让他们更加踏实。
3、高中其实也需要高学历的人才,需要经验丰富的人才,高中生处于人生选择方向的道路口,这时候需要那些有过灿烂经历的人给予他们指点,对于一个名校博士来说,他的话更有说服力,更能让孩子们接受,因为他是孩子们仰望的对象,崇拜的人物。
4、对于肖本人,从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,未必就比在大学差,在大学里面人才济济,他一个博士并不比其他人强多少,而在中学,存在鹤立鸡群的可能,只要他自己努力,用心,不出什么差错,很容易就事业有成,出人头地,这也不失为一种选择。
这位北大的博士放弃当大学教授,而是去了南开中学当老师,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好事。
之所以说是好事,原因有以下几点:
1、这个选择,是自己的真心选择。
很明显,这位北大博士是很明白自己的志向和自己的专长的。他本人也说了,他自己擅长于学习和考试。哪些地方最需要专业学习和考试型人才呢?那肯定是中学最需要这方面的人才。
因为在整个应试教育机制下,中学生面临着中考、高考,每天说得最多的就是学习、刷题、考试。因此,博士根据自己的特长,选择中学教育,是很符合实际的。
再就是,每个人的职业规划都不一样。有些人读了博士,是为了留在大学做各种科研,而有些人读了博士,可能就为了去中学当个老师,还有些人读了博士,可能回家做自己的买卖。
高学历的人才去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,是对行业水平的促进和提升。这显然是好事。
2、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,也是好事。
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,考试成绩胜过一切。无论是学生,还是家长,都希望自己老师的水平越高越好。
如果有本科生、研究生、博士生三种类型的老师家长和学生选择,他们肯定会选择博士生来教他们。
首先,给他点赞,好样的!做出一个这样的决定,需要的是勇气!
思考:中小学不该用这样的大材吗?
只要能发光,哪里都需要这样的人材。像他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。举几个例子:
1.***曾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小职员。
***与李大钊、邓中夏等在北京大学图书馆
2.蔡元培曾经当绍兴中学校长,鲁迅当教务主任。
3.陶行知在[_a***_]建育才学校。后来又创办晓庄师范。
陶行知在给小朋友们辅导。
4.朱自清曾是春晖中学老师。
朱自清、丰子恺、夏丏尊、朱光潜、匡互生在春晖中学
5.宣威人浦卓琳(原名琼英),北大毕业生,***夫人,曾经在重庆中小学当老师。
他们哪一个不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做出伟大的成就?哪一位不是***?哪一位不是中国的脊梁?
他们的这些学校经历,算得上大材小用吗?
算,可是没有他们的汗水,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吗?
卓峻峭老师现在当然不能与上面说的这些相比,但这些勇敢的决定,我们不该给他点赞吗?
这样的例子在外国也常见,比如:在芬兰,只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中的10%的人才,才有机会报考小学老师,这是不是一种“全国性的大材小用”?
不单说教育,只要是人才,为国效劳,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,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。比如下面这个例子:
秦钥飞以托福满分考入美国耶鲁大学,留学毕业回乡做村官。
虽然他没有从事教育,但也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不可抹灭的贡献。
其他就不一一例举了,我的看法是:广大中小学都该有有这样的老师,特别是我们的乡村小学,而且越多越好。上面的例子都说明了根本不是大材小用,其实我们更需要这样的人才,不是吗?
有了人才担心怎么用,这是幸福的苦恼。
奉献精神,是老师这个职业之塔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,是我们的广大中小学老师工作的动力源泉!
当幸福来临,你要hold住!
我们要以一种什么心态去面对呢?我们该以怎样的角度去思考呢?
其实中国的不少***,他们都用一言一行,让我们懂得了:
我想,这就是最好的注解吧!
请关注中国教育,支持中国教育!